很多平臺公司認為自己最核心問題是債務問題。的確,很多平臺公司面臨著嚴峻的債務形勢,違約風險很大。一方面,存量債務數額大、成本高、結構不合理導致還本付息、借新還舊包袱大;另一方面,新增項目對資金的需求有增無減、不斷加碼,但監管政策更嚴格、融資條件更嚴苛,融資能力已經到了天花板了。
債務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平臺公司轉型升級的步伐。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這是平臺公司長期非市場化發展的惡果,是長期以來落后的投融資模式造成的。透過現象看本質,平臺公司債務問題的本質是投融資戰略的缺失和投融資模式的落后。
想要根本解決債務問題,就不要犯債務短視癥,就要將化債與投融資、企業持續發展結合起來,重新定位平臺公司的功能,以產融結合為根本,脫虛向實,切實解決平臺公司重融輕投、重債輕股、重資產輕資本、重資金輕業務等問題,從頂層設計上建構平臺公司的市場化投融資模式,將地方政府的資源轉換成平臺公司的市場,將地方政府的政策優勢轉換成平臺公司的經營優勢。
1.構建新型的政企模式是戰略的邏輯起點
2.提高投融資能力是戰略的核心
平臺公司要破解融資瓶頸的關鍵是提高投融資能力。提高融資能力可以突破融資天花板,提高投資能力可以建立資源-資產-資本-資金的良性循環。
平臺公司要想提高投融資能力,就要從債務到投融資,從投融資到經營提升進行倒推,大力推動平臺公司資產債務重組,推進資產動態配置,對不良資產進行專項處理,提高資產經營效率,同時加快資產的資本化、資本的證券化進程,倒逼平臺公司轉型升級,從根本上解決投融資能力短板。
第一,要從整體上對融資主體進行優化升級,甚至再造新的融資主體。當前受限于監管政策及金融機構的要求,有些債務負擔大(尤其是存在隱性債務)的平臺公司已經基本上失去了融資能力。因此,應該對所有國有企業進行盤點梳理,對老的融資主體維持,確保不爆雷,用時間換空間,逐漸消化存量債務。要確立甚至新設新的融資主體,區域一盤棋統籌優質資產及業務注入新融資主體,快速推動新融資主體具備融資能力,并以信用評級(AA級及以上)為目標倒推資產、業務的重組。
第二,以增量調存量,加快優質資產及項目的注入。要對地方政府擁有的優質資產、項目進行市場化的轉換,以合法合規的方式盡快分門別類注入新的業務公司。例如土地、房屋、股權、特許經營權等注入,從而改善平臺公司的資產結構,支持平臺公司做實做強。同時,平臺公司要積極尋找合作伙伴,積極謀劃有前景、有收益的市場化項目,并且盡快推動其盡快啟動,從而改善平臺公司的業務結構,提高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,改善企業的現金流狀況與盈利狀況。
第三,存量出讓盤活,擴拓財源。要對現有的債務進行全面的盤點,對具備實施條件的債務,平臺公司可以積極探討“債轉股”模式,通過對企業的資產債務進行重組,以債轉股方式降低資產負債率,改善平臺公司或子公司的財務結構,增強平臺公司的融資能力。同時,平臺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,對平臺公司旗下所有的不良資產集中進行處理,以改善資產結構,提高資產經營效率,增加現金流,盤活存量資產。
第四,創新投融資模式,多方利用資源。要構建多層次的融資模式與投資模式,創新投融資模式。一方面要充分與銀行對接,用好銀行信貸這一最重要的間接融資模式,密切與銀行的常態化對接交流機制,加強與銀行的項目對接合作,爭取銀行的支持。另一方面,要積極改善融資結構,大力推動直接融資。平臺公司要切實提高企業主體信用級別,通過發行企業債券、公司債券、非銀行金融機構債券,加大直接融資規模。同時要積極介入資本市場,以并購、IPO、創投等多種方式發育登陸資本市場,提升整體的融資能力。
* 留言內容: | |
* 姓名: |
手機:
驗證碼:
|